时间:2023-06-20 12:49:12 | 浏览:13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位于长江、淮河之间,立于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两千多年的历史为这座古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频频到访于此,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其中,和合肥有关的古诗词足有数千首,这些脍炙人口的诗词,今天读来仍然意境美妙,回味无穷,让人沉醉。
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
唐/李白
秀才何翩翩?王许回也贤。
暂别庐江守,将游京兆天。
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
欲折一枝桂,还来雁沼前。
李白在谒见庐江郡守吴王李祗时相处甚欢,与吴王一起为当地一名杜姓秀才送行,作《同吴王送杜秀芝赴举入京》。此诗虽为应时挥毫之作,却留下了“秋山宜落日,秀水出寒烟”这样的佳句,清爽秀丽、浑然天成。
合肥怀古·曹公教弩台
唐/吴资
曹公教弩台,今为比丘寺。
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
诗句道出了“教弩台”与“明教寺”的历史关系。教弩台,亦名点将台,史载三国鼎立时期,曹操四次到达合肥,临阵指挥,筑此高台教练强弩兵将,以御东吴水军。南朝梁时,在点将台原址上建寺(明朝时始称“明教寺”)。“明教寺”屡经兴废,至清咸丰三年(1854年)复毁于战火。同治初年,太平天国将领袁宏谟于太平军失败之后,慨然出家于紫蓬山西庐寺,后参禅于明教寺(为西庐寺下院),经多年苦行募化,终于在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寺院。现在的大雄宝殿后殿即为当年的建筑,也是寺庙的主体建筑。1981年,明教寺被定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3年,该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咏四顶山二首(其一)
唐/罗隐
胜景天然别,精神入画图。
一山分四顶,三面瞰平湖。
过夏僧无热,凌冬草不枯。
游人来至此,愿舍发和须。
这首诗描写的是庐阳八景中的一景“四顶朝霞”。四顶山,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境内、巢湖北岸,海拔174米,山体面积2.67平方公里。因山有四顶,故名。四顶山以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两全其美和独特的湖光山色交相辉映而雄居皖中。
秋日湖外书事
唐/杜荀鹤
十五年来笔砚功,只今犹在苦贫中。
三秋客路湖光外,万里乡关楚邑东。
鸟径杖藜山醫雨,猿林欹枕树摇风。
朱门处处若相似,此命到头通不通。
秋日巢湖风光撩人,契合作者心境,两者产生共情。作者在巢湖岸边,望湖抒情,感叹人生。
仙人洞看花
北宋 / 欧阳修
学书学剑未封侯,欲觅仙人作浪游。
野鹤倦飞为伴侣,岩花含笑足勾留。
饶他世态云千变,淡我尘心茶半瓯。
此是巢南招隐地,劳劳谁见一官休。
仙人洞在巢湖市银屏镇南银屏山上,《巢湖地区简志》记:“洞高约20米,宽30米,纵深200余米。洞内曲折幽深,蔚然奇观。仙人洞上方为悬崖峭壁高有百米,临空欲倾,形极险峻。”
汤坑泉
北宋/王安石
寒泉诗所咏,独此沸如蒸。
一气无冬夏,诸阳自发兴。
人游不附火,虫出亦疑冰。
更忆骊山下,敞然雪蒲塍。
这是王安石被贬至舒州赴任途中,受李公麟邀请游东汤池,品香茗,泡温泉,遂题诗《汤坑泉》。“汤坑泉”就是今天的汤池温泉,在庐江县汤池镇境内。丁汝昌亦曾题诗云:“青川水常流,骑马去闲闲。温泉如有意,暮雀相与还。名城藏古刹,落日满秋山。待到还乡日,归此且闭关。”
送范仲讷往合肥
南宋/姜夔
我家曾住赤阑桥,邻里相过不寂寥。
君若到时秋已半,西风门巷柳萧萧。
赤阑桥是南宋词人姜夔与合肥结下不解之缘的一个重要地名。从字面看,赤阑桥是红色栏杆的木桥,姜夔走过这座桥,就走进了合肥历史文化的重要一页。姜夔是江西鄱阳人,诗词创作的鼎盛时期,却是不断往返于杭州、合肥之间,因此在他的作品中,许多文字都是和合肥这座古城联系在一起的。
经考证,赤阑桥具体位置在今桐城路的月潭庵北侧,45中门口。2002年,合肥市政府在45中(当时是合肥师范附小)门口立了一块“赤栏桥”石碑,并将姜夔的《送范仲讷往合肥》刻于碑上。2006年,该桥附近进行改造,结合姜夔的诗句,再次将桥更名为更有历史意义的赤阑桥,成了桐城路上的标志性景点。
巢山二首(其一)
南宋/ 陆游
巢山避世纷,身隐万重云。
半谷传樵响,中林过鹿群。
虫锼叶成篆,风蹙水生纹。
不踏溪桥路,仙凡自此分。
此诗应该为陆游九年川陕生活后(淳熙五年)东归经巢山而作,细腻笔法,语言豪迈,描绘了巢山的优美风光,讴歌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诗中的巢山,据《太平环宇记》载,本名道人山,唐天宝六年改为巢山,即今巢湖市坝镇境内的象山。
立春日合肥道中短述
明/王阳明
腊意中宵尽,春容傍晚生。
野塘水轻绿,江寺雪初晴。
农事沾泥犊,羁怀出谷莺。
故山梅正发,难寄欲归情。
立春日为重大节日,巢湖流域称之为迎春日,仪式隆重。此为作者在立春日赴合肥途中见闻抒怀。
中 庙
明/储良村
湖上高楼四面开,夕阳徙倚首重回。
气吞吴楚千帆落,影动星河五夜来。
罗隐诗留仍水殿,伯阳仙去只山隈。
长空送目云霞晚,两腋天风下凤台。
明御史储良村这首诗描述了巢湖之中,傍晚之时,众多船只打鱼归来,降下风帆的画面。 同时,描写了中庙的气势。巢湖北岸延伸湖面百米的朱砂色巨石矶,突入湖中,形似飞凤,用“凤凰台”三字形容中庙最恰当不过,凌空映波,壮殿压云,缥缈于河岸烟雨之间。
谒包公祠
清/宋衡
孝肃祠边古树森,小桥一曲倚城阴。
清溪流出荷花水,犹是龙图不染心。
清代思想家宋衡诗中所描绘的孝肃祠指的就是合肥包孝肃公祠,坐落在合肥包河的香花墩之上。包拯辞世之后,灵柩从开封运回合肥,归葬于包孝肃公墓园,后在包河东南畔重建。到了明朝,包河岸边的香花墩兴建“包公书院”,供包家后裔及城内百姓读书,后被定名为“包公祠”,可惜毁于战火。直至光绪年间,晚清重臣李鸿章捐资,重建包公祠堂,一直延续至今。包公墓、包公祠、香花墩、廉泉,承载着后人对包拯的崇敬之情。
湖上七绝
清/李鸿章
巢湖好比砚中波,手把孤山当墨磨。
姥山塔如羊毫笔,够写青天八行书。
李鸿章对中庙、姥山有过设计与建设,此诗应为文峰塔续建后,登舟泛湖时的即兴之作,诗中透露出作者心情舒展,浪漫且不乏豪放与傲物。
信息来源: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
总编:徐宽宝丨责编:朱利琴丨编辑:王昕
主办单位:肥西人民法院
转载或合作请联系:fxfyyjs@sina.com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位于长江、淮河之间,立于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两千多年的历史为这座古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频频到访于此,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其中,和合肥有关的
合肥,古称庐州、庐阳,位于长江、淮河之间,立于巢湖之滨,襟江拥湖,有“江南唇齿,淮右襟喉”、“江南之首,中原之喉”之称。两千多年的历史为这座古城积淀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古往今来,文人墨客频频到访于此,留下了无数文学经典作品。其中,和合肥有关的
这几天,中国有座城市火了!疫情发生的这几年,阻碍了很多人的脚步,特别是对中高风险地区的人,大家都避之如洪水猛兽,明明回自己的家乡,但人到家门口了,却直接被劝返……新冠可怕,但心理的病毒,比新冠病毒更可怕。然而安徽合肥的一番话却感动了一众网友
今天文汇网发表了两篇讲述合肥历史文化的文章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一起来分享吧!合肥:淮右襟喉,江南唇齿逍遥津(摄影:王岩)眼下,逍遥津里垂丝海棠盛开。一津碧水,花香弥漫,江南气息若隐若现。而事实上,合肥,历史上曾是淮楚故地,临北边域。逍遥津就
安徽到安徽,可不要只想到黄山、九华山哦,合肥作为省会城市,享有“三国故地、包拯家乡、淮军摇篮、科教基地、滨湖新城”之美誉,因东淝河与南淝河由此发源,故曰“合肥”;因明清时为庐州府治所在,故别称“庐州”。 作为国家首批三个园林城市之一,合肥有
古诗词是中国文化瑰宝之一。无论是幼儿园的孩童,或是公园的老者,都能够滚瓜烂熟地背诵几篇。而与龟峰有关的诗词,你又知道几首呢?龟峰【宋】 陈康伯形势如龟禀赋奇,昂头曳尾向溪湄。石色烝霞红甲润,苔痕湿雨绿毛垂。恍如献瑞在官日,犹似呈书出洛时。千
《菩萨蛮·西湖》【宋】苏轼秋风湖上萧萧雨。使君欲去还留住。今日漫留君。明朝愁杀人。佳人千点泪。洒向长河水。不用敛双蛾。路人啼更多。译文湖上秋风、湖上秋雨、湖上行舟,都不忍您离去,您刚想启程,秋风瑟瑟,秋雨潇潇,留住。今天枉自留下你,明天“我
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已乘黄鹤离去,只留下了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回来,唯有悠悠的白云千百年
前言老街第一次去黄鹤楼好像是94年,那时的我在旅行社工作,第一次带团游览三峡。从青岛坐火车到武汉,从武汉坐船经三峡到重庆。我们路过武汉时停留了一天,特意去了黄鹤楼。可惜那一年黄鹤楼正在修缮,老街在楼下转了一圈,仰望了一会儿悻悻地离开了。第二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黄鹤楼[唐]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译文: 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去,此地只留下一座空空的黄鹤楼。黄鹤一飞走再也不复返,千百年来
小朋友们,你们好,我是你们的好朋友蜻蜓姐姐~今晚我们要学习的古诗是唐朝诗人崔颢(hào)写的一首七言律诗,名字叫做《黄鹤楼》。(听完故事有福利哟~)黄鹤楼小朋友们快和蜻蜓姐姐一起来读一遍吧~《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
崔颢(hào),汴州人 ,唐朝著名诗人。说到崔颢那就绕不开他的那首《黄鹤楼》。相传《黄鹤楼》是崔颢游历时即兴题在楼壁上的诗作,这首诗把怀古和思乡的主题完美地融为一体,即景抒情,情在景中,纵笔写来,挥洒自如。诗的前三句里“黄鹤”一词连用三次,
记得右上角点击关注,防止丢失,每日更新!经过七年级期末考试,可以发现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是很多学生易失分的题型,而失分的原因往往是因为缺少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在考试中,对古诗词基础知识的考查,很多学生都能答出来,但是对古诗词鉴赏却毫无头绪。比
《满江红·登黄鹤楼有感》【宋】岳飞遥望中原,荒烟外、许多城郭。想当年、花遮柳护,凤楼龙阁。万岁山前珠翠绕,蓬壶殿里笙歌作。到而今、铁骑满郊畿,风尘恶。兵安在?膏锋锷。民安在?填沟壑。叹江山如故,千村寥落。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