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2 07:03:26 | 浏览:479
与长江中路平行贯穿合肥老城区的淮河路,可以说是合肥市最古老的的一条道路,被老合肥人亲切地称为“东门大街”。幽静与喧闹并存,传统与时尚重叠,两个看似“完全不同”的合肥,穿越历史、跨越空间,在淮河路上交汇、融合……“多面”的淮河路,几乎浓缩了有着2000年历史的古城合肥。行走淮河路,恍若一日千年,古城沧桑与盛世繁华竟如此和谐相处、相得益彰。
如今,“多面”的淮河路即将迎来新一轮蝶变机遇。今年9月,合肥市将淮河路步行街确定为申报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街区,着力打造“庐州韵味、百年繁景”。在此之前,淮河路周边逍遥十八巷升级改造已经快速推进,留住老合肥最值得回味的市井文化和城市记忆……
淮河路,已被认定为“中国著名商业街”。
淮河路过去一直是商业聚集地。图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淮河路纺织品批发商店。(图片来源:安徽画报)
淮河路下藏着一条河,连接合肥城的古与今
淮河路上,西边的杏花公园静谧清幽,东边的商业步行街喧腾繁华,幽静与喧闹如此近距离地相望着。在这里,商业繁华与市井文化并存,商业步行街诠释着前卫、时尚与风潮,周边的逍遥十八巷则包容传统市井充满了人文气息。
2019年10月,杏花公园环境优雅,静谧清幽。杏花公园内的"藏舟浦"遗迹,静静地守护着这座城市的历史。
古教弩台、李鸿章故居、江淮大戏院、藏舟浦、筝笛浦等文化古迹,穿越了将近2000的历史在淮河路两侧几乎是一字排开的,彰显着合肥的古老历史和城市传承;步行街、城隍庙等合肥最繁华的商业集中区,则在淮河路的两端彼此遥望,连接着合肥的历史过往与现代时尚。
2010年元月1日,大量的市民涌入淮河路步行街游玩购物。(资料图)
可是,如今的合肥人可能不会想到,淮河路的地下竟然藏着一条河,而且是贯穿当年合肥古城的金斗河。这条从唐代起流淌了近1200年的河道,可以说连接着合肥城的古与今,同时也看惯了世间冷暖和繁华凋敝。金斗河边的文昌宫,在太平军入口后被毁,后经复建又毁于侵华日军的轰炸。直到1954年,文昌宫遗址上修建起江淮大戏院,才结束了多舛的命运。
从淮河路桥到宿州路的这段淮河路,解放前被称为“东门大街”;从宿州路到阜阳路的这段淮河路,历史上则被称为“文昌宫街”。20世纪50年代之前,一条古老的"河"沿着东门大街、文昌宫街,向着西北方向在合肥穿城而过,这条河就是金斗河,其所到之处就是合肥最繁华之地。《(嘉庆)合肥县志》中的城图里,可以清晰地看到:从西北角的水西门到东边的威武门和时雍门之间的城墙处,有一条贯穿全城的河道。留存在老合肥记忆中的九狮桥、县桥、鼓楼旁的镇淮楼桥,就是横跨金斗河的。如今的杏花公园、杏花菜市、市府广场、鼓楼商厦、中菜市、明教寺、长江剧院都在沿岸。
图中黑笔标识的水路,就是如今淮河路下的“金斗河”。(来源:《(嘉庆)合肥县志》)
根据《(嘉庆)合肥县志》记载:“唐杜刺史作斗门,引肥水入金沙滩,故名。由西水关东注,汇诸池圩水,迤南为筝笛浦,过谢家坝为藏舟浦,又东过蜀源桥、惠政桥(即县桥)镇淮楼桥、九狮桥出东水关。明正德时,知府徐钰塞西水关,河渐淤浅。”由此可见,金斗河在500年前是一条活水河。此后至1950年代,金斗河因水源枯竭、日渐淤塞,污染逐渐严重,平时气味难闻,成了一条臭水河,而且下雨季节又易发内涝,成为百姓心头之痛。
今年85岁高龄的安徽日报退休职工薛仁福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记者,上个世纪50年代,东门大街、文昌宫街经过修整,后来填平了污染严重金斗河,被合并定名为“淮河路”,填平的金斗河两边种植了很多行道树。合肥市道路命名以安徽省内主要地名包括山川湖泊等为依据,长江、淮河居中,可见淮河路对于合肥的重要性。
“从此,淮河路彻底告别了臭水河,面貌焕然一新,两边也多了很多机关单位,安徽日报社宿舍、安徽省邮电管理局、合肥市委宿舍,等等。学校则有淮河路第一小学,后改名为合肥第45中学。” 薛仁福老人说。
1959年,淮河路东首的淮河路桥和淮河路第二百货商店,图右是小花园。(资料图)
西边公园休闲幽静怡然自得,东边街市鼎沸喧腾尽显繁华
在淮河路西段,有合肥人熟悉的公园——杏花公园,园内树木繁盛,曲径通幽。2019年10月15日,秋日暖阳初升的早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走进杏花公园,只见打太极、抖空竹、散步的老人们怡然自得,三三两两的孩子在宽阔的草坪上嬉闹玩耍。
2019年10月的杏花公园内,两名老人正在悠闲地打着太极。
从亲水平台眺望湖面,几艘游船荡过水面,悠悠清风推着层层细波,处处显出静谧清幽。筝笛浦、藏舟浦两处遗址,无言地"讲述"着将近1800年前的三国故事,筝笛浦旁的杏花书院依傍湖边,古色古香,成为合肥公园内最美的城市阅读空间。
在杏花公园内赏赏景,到书院里看看书,是合肥人的惬意生活。
杏花公园经国务院批准,于1992年开始筹建,1997年初步建成。2004年10月,在合肥市民的呼吁和期盼下,杏花公园率先免费开放,一时成为合肥休闲游玩的佳处。家住杏花公园附近的张洁云老人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自从公园免费开放后,她和好友们每天都会来到杏花公园走上一两圈,拉拉家常谈谈心,"这里环境特别好,是闹市中一处难得的幽静处"。
2009年10月15日,在安徽合肥杏花公园内,一位市民陪着孩子给这里的广场鸽子喂食。(资料图)
相较淮河路西段的幽静清远,淮河路东段则是人声鼎沸。这里是全国知名的淮河路步行街,聚集了百盛、鼓楼金座等购物中心,也是各大潮牌专卖店、全国特色美食的聚集地。虽然如今合肥的商业综合体遍地开花,网购冲击着实体商业,但淮河路步行街因独特的区位优势,至今仍是喧闹繁华。
一面历史厚重人文荟萃,一面商业浓郁时尚现代
伴随城市历史的淮河路,是一条人文荟萃的老街,留有众多的历史古迹和传说故事,是合肥作为三国故地的重要历史见证。
在淮河路西段的杏花公园内,如今仍存有"筝笛浦"、"藏舟浦"两处三国遗迹。其中,"筝笛浦"相传是当年曹军娱乐、休闲的场所。据《庐阳名胜便览》记载,大战间隙,曹操携几名歌女乘船到此游玩,船翻了,曹操被救起,歌女却被河水吞没。杏花公园附近港汊密布、芦苇丛生,张辽与孙权军队大战时,曾将战舰隐藏于此,故又留有"藏舟浦"的旧址。
而在淮河路东段,则有气势恢宏的教弩台,同样与三国曹操有关。教弩台位于金斗河(九狮河)故道岸边,相传是曹操当年的点将台,历经近1800年的风雨,始终巍然屹立,留有屋上井、听松阁两处原始古迹。据记载,曹操曾四次亲临合肥,部署防御。教弩台正是他主持修建的,因为修建的目的是要"教强弩以御吴舟师",故名"教弩台"。南朝梁武帝时,一座名为"铁佛寺"的寺庙在教弩台上建起。盛唐时期,铁佛寺规模扩建,唐代宗李豫把庙宇的名字改成了"明教院"。明朝时,此处又更名为"明教寺",沿用至今。
位于古教弩台上的明教寺。曾经的战马嘶鸣、震天战鼓已经远去,只有袅袅的佛音回响在四周。
古教弩台前,60多岁的老太太们自创三国题材的时装秀,吸引了众多市民关注。图片摄于2013年2月(资料图)
相比三国遗迹,位淮河路步行街中段的李府虽然距今只有100多年的历史,却更受合肥市民和游客们青睐。李府为晚清名臣李鸿章的家宅,当年李鸿章及其兄弟在合肥广置房产,深宅大院覆盖淮河路中段的半条街,时称"李府半条街",蔚为壮观。 20世纪50年代,李鸿章家族故居临街的部分,分别被改建成合肥淮河路小百货商场和其他商店,如今不少老合肥都留有印象。
1999年9月,经过整修的李鸿章故居正式对外开放。2005年,在李鸿章故居的东侧又增加1300平方米的仿古式二层建筑作为展厅,集中展示淮系集团对中国近代的影响。如今,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已成为合肥一张重要城市名片。不少游客来合肥游玩,都会前往参观,20年来已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
2012年8月,俯瞰李鸿章故居陈列馆。(资料图)
售票口的工作人员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游客节假日来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参观,还会欣赏到"性格李鸿章"大型情景剧,体验到古今穿越的感受。情景剧每逢演出场场爆满。
从2012年起,《性格李鸿章》情景剧每逢节假日就会上演,让游客“穿越”历史。(资料图)
2009年10月7日,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众多市民在在李府门前观看真人版的“铜人”表演。(资料图)
位于淮河路中段的江淮大戏院,曾经在合肥人的文化生活中占据着不同寻常的地位。65年前刚一落成,江淮大戏院就一鸣惊人,成为名家汇聚之地。江淮大戏院是合肥解放后兴建的第一座具有民族传统风格的大型剧院,独特的建筑艺术和大气的结构装饰,加上在当时人们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所占据的重要地位,成为安徽省标志性文化名片。
1954年12月30日,为庆祝江淮大戏院落成典礼,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主演的朝鲜古典名剧《春香传》首演,此后连演了40场,场场爆满。当然,江淮大戏院不仅展现了江淮大地的艺术魅力,也吸引了全国著名的艺术家前来。梅兰芳、荀慧生、常香玉、侯宝林等艺术大师,都曾在这里留下经典的艺术形象,给观众带来了无穷的欢乐。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不少外国的部长、大使,也都曾在这座戏院观看过演出。
1958年,安徽徽剧团在江淮大戏院进行首场演出。
当年,安徽省徽剧团也曾与江淮大戏院结下不解之缘。1956年,安徽省徽剧团在屯溪筹备成立,1958年迁往合肥。"当年徽剧团迁到合肥后,剧团所有人都住在江淮大戏院。我们就住二楼,天天雕琢磨戏,并进行了首场公演。"当年只是13岁的小演员、如今已经75岁的程素姿女士跟记者交流时,仍很怀念住在江淮大戏院的日子,"在这里,我们这些小演员有幸观看梅兰芳先生等大家的演出,并交流合影。"
程素姿女士说,她在1957年被选进徽剧团,开启了自己的艺术生涯。因为个人爱好,她主动跟剧团团长要求演武旦。在江淮大戏院期间,她认真打磨每一部戏,演好每一个角色,曾在《扈家庄》里饰演扈三娘,在《齐王点马》里饰演孙二娘等。
当年的精彩剧照,程素姿女士饰演扈三娘(最上)。
2005年,走过半个世纪的江淮大戏院,与迈哈顿演艺集团合作进行了内部维修改造,在保持原有建筑风格的同时融进了现代时尚的元素,800多平方米的戏院演出大厅可容纳600多名观众,既可以演出整场戏剧,也可以举办音乐会和歌舞晚会。江淮大戏院因其厚重文化历史,2007年被公布为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万盛江淮大戏院演艺广场,继续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
江淮大戏院,目前是全国唯一现存的徽派建筑大型剧院。
与厚重的历史人文相对应,淮河路又一直是合肥商业繁华的代名词。看上去格格不入的两种文化,在淮河路上却相得益彰地相互成全。
早在解放前,位于淮河路步行街与宿州路交叉口处的十字街,就是合肥商业最繁华的所在地。安徽省民俗学会会员萧寒曾表示,当年十字街米行、布庄、钱庄、金银店林立,“解放前合肥人只要提个篮子,带点东西到十字街卖,都能卖掉,不愁生计。”解放后,淮河路仍是商业聚集地,比如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流行的高档商品三星牌搪瓷脸盆、双钱牌胶鞋等,只有在淮河路上才能买到。
今年85岁高龄的安徽日报退休职工告诉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上个世纪50年代以后,随着淮河路正式定名以后,其商业优势得到更大发挥。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淮河路各种商业店铺林立,其中淮河路小百货商场挺有名气,如今不少老合肥人都曾到这里购物。
20世纪七八十年代,合肥淮河路小百货商场,是当时合肥最红火的商场之一。(合肥城建档案馆供图)
据了解,这家小百货商场是一家知青商店,开业仅一年就被评为全市最佳商店之一。这家商店之所以生意兴隆,不仅因为它经营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其中不少是市场短缺的小商品。还因为这里的服务态度良好,一个发夹、一粒纽扣都给包装好。为了方便顾客买鞋时试穿,还专门准备了洗脚盆和洗脚布。有些买东西较多的外地来客,营业员还主动帮助运到火车站。此外,玩具之类的商品还能代客修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淮河路,沿街低矮平房是一间间商铺。(合肥城建档案馆供图)
到了20世纪90年代,淮河路再次迎来“高光时刻”。1993年,淮河路开始改造。1998年合肥市政府对淮河路东段的拓宽改造,开始形成了集购物、旅游、文化、休闲、餐饮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文化商业步行街。2012年,淮河路步行街晋级为"中国著名商业街",是合肥最繁华的商业集中区。
合肥淮河路步行街上,一名小女孩正在观看两名雕塑儿童“下棋”。图片摄于2000年。
商业步行街彰显城市激情,周边十八巷传递市井逍遥
淮河路步行街,因绝佳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商业基因,大胆的创新步伐,塑造了出如今的商业繁华。这里聚集了4000多家商业店铺,多家大型商业综合体,年客流量达5500万人次,年销售额超过170亿元。记者了解到,刚刚过去的国庆假期,淮河路步行街区域几大综合商场吸引人流量124万人次,实现营业额1.3亿元;节日期间,步行街区域各大网红店吸引年轻人消费“打卡”,诸多景点和网红点游客络绎不绝,李鸿章故居7天共吸引游客25600人。
2004年10月的夜间,淮河路与宿州路交口仍是灯火灿烂,车流如织。(资料图)
每逢节日假,淮河路步行街都人潮涌动。图片拍摄于2013年。(资料图)
2019年9月,合肥市将淮河路步行街申报为第二批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未来几年里,合肥市庐阳区会有针对性地开展优化功能布局、美化街区环境、提升业态品质、融入智慧时尚、唤醒人文脉络、规范管理运营,努力将淮河路步行街打造成为展现“庐州韵味、百年繁景”的最时尚最逍遥的江淮国际名街。
主干道淮河路承载着商业繁华,作为支流的逍遥十八巷则传承着市井文化。逍遥十八巷,围绕着淮河路商业步行街周边的“非”字巷,是合肥老城区文化遗存和历史传承的经典,传递着浓厚的市井文化和生活气息。这里深藏历史故事,更关乎百姓生活:北油坊巷、飞骑桥巷、立志巷、东蝴蝶巷、西蝴蝶巷、李府巷、勤劳巷、明茂巷、避风塘巷、撮造山巷、鼓楼巷、二道巷、劳动巷、河滨园巷、油翁巷、五星巷、中堂巷、树人巷,每一条巷子都留下一段历史故事,讲述着合肥老城普通市民的生活变迁。
逍遥十八巷将打造“商业十字”、“市井十字”、“人文十字”等街区。(规划图)
北油坊巷东起逍遥津路,西至宿州路。解放前,合肥老城区仅有两家私营手工榨油作坊,其中一家就坐落在该巷,巷子因此得名。杨振宁先生在庐阳区的一处旧宅也曾坐落于此。这里还有德和庆钱庄、曹家私宅等。
2019年 10月15日下午14时,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在北油坊巷西段看到,路面清雅整洁,店招精致有序,原先窄仄的路口通过改造变得开阔。据悉,这里还将增设"卖油翁""街头游园""风车灯影""人文浮雕"等景观……
2010年的北油坊巷,墙面污损,道路狭窄。(资料图)
2019年,改造后北油坊巷,街面整洁宽阔。
在教弩台的不远处,有一条北接寿春路、南接步行街的不足300米的小巷,被唤作飞骑桥巷,如今街口还留有飞骑桥遗迹。相传在三国时,曹将张辽威震逍遥津之时,东吴的孙权被袭后骑马跃桥脱险,曾赋有"退后著鞭驰骏骑,逍遥津上玉龙飞"的诗句。后人便称这座逍遥桥为飞骑桥。唐代诗人吴资也曾赋有"东门小河桥,曾飞吴主骑"的佳句。站立街头,如今飞骑桥不复存在,但"飞骑桥"等遗迹,让人感慨着沧海桑田的变化。
飞骑桥遗迹矗立街头,行人在了解飞骑桥的历史。
如今,逍遥十八巷的改造正在进行中,每条小巷各有定位、各展风采,将成为老合肥的活态博物馆,新老合肥将会在此激情演绎着属于自己的“双城记”。(稿件中部分图片作者请与安徽网联系,以便支付稿酬。)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记者 方昌林 薛重廉
湖北日报讯(记者戴辉、通讯员王冰雪、张科)曼妙歌舞展现盛唐风采、书法家挥毫李白诗句、20多道湖北的美食让人垂涎欲滴……7月27日,来自全国高速服务区行业的300名专家、嘉宾赴福银高速公路安陆服务区“打卡”。前一天,他们参加首次在武汉举办、由
卷首语:安徽人游安徽,合肥人爱合肥。国庆将至,合肥市倡导全体市民就地过节。七天时间玩转合肥,有哪些精彩线路推荐呢?今天起,将推荐多条合肥特色文旅之路,邀请大家一起在古韵庐州共同祝愿祖国母亲“生日快乐”! 一条红色旅游线路,就是一堂“行
庐阳中学北校区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 中安在线、中安新闻客户端讯 9月29日,伴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的浇筑完成,合肥市庐阳中学北校区项目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该工程主体结构施工全面完成,比原计划工期提前67天,以实际行动向党的二十大献礼
新安晚报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联席会议办公室批复同意合肥庐阳区创建“长三角G60 科创走廊金融科技产业合作示范园区”;集中开工重大项目21 个,集中签约重大项目8 个,跑出重大项目建设“加速度”……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
“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消息,9月29日凌晨,包河区在集中隔离点省外来肥密接人员核酸筛查中发现,许某某(男,23岁)核酸检测初筛结果异常,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落实隔离医学观察。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确认阳性。接报后,包河区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制,全面开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 原创稿人民网合肥3月7日电(杨赛君)岁月峥嵘,二十年风雨兼程;沧桑巨变,二十年成就辉煌。3月6日下午,包河区举行“赓续好传统 弘扬好作风 奋进向未来”座谈会,重温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展望催人奋进的美好愿景,关心支持地
今年上半年,合肥包河区委、区政府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干劲不松,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全力以赴推动经济社会复苏、产业转型升级、项目提速提质、就业稳定增长。透过“期中成绩单”,区域经济呈现出较强的抗压韧性和回
来源:合肥发布关于1名跨省货运司机核酸检测阳性情况通报4月22日下午,包河区在方兴大道高速道口核酸检测中发现,赵某,男,41岁,核酸初筛阳性,立即转运至定点医院落实隔离医学观察。经市疾控中心复核确认为阳性。 接报后,包河区立即启动应急处置机
11月29日早上7点25分,D5495次高铁上,许宁正在翻看她的教案,这是一天中合肥到六安最早的高铁班次。许宁需要严格地规划时间,以便能赶上8点半前往固镇的班车,9点半到达固镇中学为学生们上英语课。今年年初,合肥市包河区教体局与六安市裕安区
历史长河滚滚流,文化文明路漫漫。美丽大荔像一首长诗,粗犷、豪放、精巧、浪漫,也像一支牧歌,高亢、嘹亮、明快、流畅,还像一幅油画,清新、绚丽、雅致、细腻,更像一部史书,丰富、厚重、大气、沉稳!今天,谨选沧海一粟,聊表大荔的悠久与厚重。约200